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在卧虎藏龙的广东潮州,有这样一位手艺人,他虽然来自外地,但却将潮州木雕的技艺掌握得炉火纯青,令无数本地人折服。
他就是李中庆,一位喜欢跟木头打交道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然而,比起“李大师”的称号,李中庆更喜欢别人叫他“老李”,“这样更加亲切!”
“老李”出生于浙江东阳,就是那个中学语文课本里古文《送东阳马生序》提到的“东阳”。东阳和潮州同为木雕之乡,一个是李中庆学艺的起点,另一个则是他技艺精进的地方。二者的碰撞,让李中庆得以悟出他的独门绝技“东潮木雕”。
李中庆来到潮州已经三十多年。从一名普通的外来务工者,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潮州这座城市见证了他的青春热血,也包容他的起落浮沉。日前,我们前往位于潮州市区的东潮木雕艺术馆,在工作室听“老李”讲述他的学艺故事——
拜师学艺,吃百家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浙江东阳,男人们基本个个都要会一门手艺,成为泥瓦匠、木工、裁缝、油漆工……这样才有“吃饭本领”,李中庆也不例外。
幼时不幸患上的小儿麻痹症后,李中庆左腿落下终身残疾,走路不得不借助拐杖。为了让李中庆长大后能够养活自己,父母特意为他选了一门稍微轻松一点的手艺——木雕。“我小的时候还不叫木雕,叫雕花。隔壁邻居就是做雕花的,当时看着只觉得好玩。”李中庆回忆。
十六七岁时,李中庆开始了拜师学艺、吃百家饭的日子。哪个村里有活,他就跟着师傅到哪个村去。在浙江东阳,“十里红妆”的婚嫁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谁家有女儿出嫁,父母便要早早为其置办一套红漆嫁妆,包括脸盆架、八仙桌、大花床等喜庆家具。
每到这个时候,木雕师傅就该上场了。李中庆清楚记得雕刻各个物件所耗费的工时,“一天算一个工,脸盆架要四个工,八仙桌要两个工,大花床是十六个工……完成一套嫁妆,往往要在东家家里住上两个月。”
每天一块三的工钱,东家包吃包住,外加一包香烟。这是当时木雕师傅的待遇。作为学徒,工钱自然是不能拿的,还要上交给授艺的师傅。“所谓三年徒弟,四年就是半个师傅了。”然而,还没等到三年,李中庆就离开了东阳老家。
由画入刻,成就全能
在亲戚的介绍下,刚满十八岁的李中庆进入了江西的一家大型木雕厂,正式拜有“雕花宰相”之称的东阳木雕名家郭志高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