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广州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自始至终都是广州的看家本领。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制造业。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随后的2023年、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工作安排中,该提法均牢牢占据“C位”。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较大篇幅地提出,要厚植经济发展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底基底盘。
决心炼就信心。当前,广州正蹄疾步稳,依托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三条路径,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环保践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强市,为城市经济的繁荣注入强大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发展动能越发强劲
提到制造业,人们脑中往往自动浮现出车间流水线旁,伴着巨大设备的轰鸣声,日复一日地重复枯燥的流程。但其实,这只是制造业一隅。如今,制造业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现代制造业正逐步转型为智能制造,引入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如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和先进的制造执行系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制造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广州正着重推动制造业比重稳步上升,全力建设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从产业集群看,广州在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等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绿色石化和新材料、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13个千亿级产业链群,以及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群,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
“智造强市”的另一大抓手,是“链长制”——目前,广州发挥“链长制”和工作专班作用,推进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领域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应用。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州启动了培育三年行动,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项目、技术和供需对接,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产品配套,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是传统实体经济通过向数字化实体经济转型来要增量的过程。举个例子:近年来,广州在“超高清”风口中脱颖而出,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超高清显示面板产能位列全国第一、全球有近一半的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在这里生产。面对全球滞销,广州2023年一季度显示器产量逆势同比增长14%,智能电视产量同比大幅增长45.2%。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按照《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广州计划初步建成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强市;到2035年,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建成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强市。
从“生产型”到“服务型”,打破行业区分边界
发展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是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途径之一。制造业构建起的产业生态中,为制造业产业链提供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应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得以大力发展。如今,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仅限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是更多地转向了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
上一篇:我国成功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下一篇:AI重燃电商战火 谁能率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