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编辑出版:《文化产业》杂志社
创刊时间:2008年
开本尺寸:16开本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旬 刊
邮发代号:22-415
每册定价:50.00元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whcytgyx@163.com
社  址:太原市迎泽区云路街2号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9日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新知新觉)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发挥好先行探索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供法治保障,助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们从环境中获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需要依靠法治力量。在污染天气应对、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生态文明法治都为防治行动和手段提供了法律遵循,并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有力手段,有助于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等一系列生态安全制度,不断促进生态环境法治优势、制度优势向生态治理效能转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保障,有助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减少低效率低质量,促进企业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清洁生产改造;有助于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的市场机制,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趋完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人民群众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美好生活环境。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近年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已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还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为形成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法典编纂和立法修法工作,构建科学严密、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生态法律法规,推动其他国家机关和地方健全完善配套法规和标准,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落实落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加强统筹协调,严格执法司法,确保法律刚性和权威。健全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之间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对接程序、沟通协作方式等,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质量。积极发挥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监督合力。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参与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生态文明法治人才,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杂志社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