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这是共商国是、凝聚共识的盛会,也是倾听民声、回应期盼的平台。
纵观全程,中国民生温度贯穿始终: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亦有着眼未来的长远布局。
温度在于,鲜明的政策导向。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提法受到外界关注。中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人民币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系列安排旨在释放需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报告中的新表述也让人眼前一亮。这也意味着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将越来越多地向民生倾斜。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发放育儿补贴”“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些民生“礼包”料将与未来资金投向挂钩。
无论是促进居民增收、完善社保体系,还是大力度支持民生投入,都强调实实在在的收益,在细节处凸显以“人”为核心的实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