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作为古蜀时代的重要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星堆曾有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从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便足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绚丽多彩。古三星堆人为何选择古蜀作为生存繁衍之地?三星堆文明又因何突然间消亡?其中的气候因素不容忽略。
适宜的气候带来繁荣和发展
通过对三星堆遗址的孢粉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多种植物遗存,包括竹子、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以及少量碳化稻等。这些植物遗存显示,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殷周交替之际,成都平原地区有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多样,多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并且附近有湖泊水系,拥有较多的藻类植物,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2021年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象牙,这可能由贸易交换而来,也可能反映了在三星堆文明时期,该地区有大象生存。
大象最舒适的生存环境是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大象的生存对温度有一定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生活。大象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水源是否充足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这表明,三星堆文明时期,四川很可能要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形态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青铜神树形态接近《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树,这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或者热带的植物。青铜神树具有高大的枝干和纵横交错的树根,更像是亚热带特有植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人之所以来到三星堆生活,并且逐步建立起国度,恐怕也是看中此处气候条件优越。三星堆时期这里终年温暖湿润,北有鸭子河,西南有马牧河,土质肥美,适宜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人类居住和文明兴起。古气候研究也证明,三星堆时期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全新世的温暖期,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潮湿,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