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渭水悠悠 鱼水情长
——陕西省渭南市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本报记者 雷 雨 中国军网记者 赵松岩
风自黄土高坡呼啸而下,拨开关中平原的薄雾,便现出了位于八百里秦川最东端的陕西省渭南市。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28年5月,渭华起义在这里发生,播下革命的火种,也留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多年来,渭南市7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氛围浓厚。进入新时代,渭南市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围绕助力部队练兵备战凝心聚气,谱写出温暖人心的双拥新篇章。
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之际,记者一行走进渭南,触摸这座城市的双拥肌理,感受这座城市的双拥温度。
“老兵示范线路”创“先锋岗”
流动的拥军名片
清晨早高峰,一辆橄榄绿色的公交车从始发站驶出,汇入涌动的车流,车身上“八一老兵示范线路”字样十分醒目。
退役军人驾驶员刘值大脑中的“路线图”也开始“运转”——
“上午9点,抗美援朝老兵周卓群去中心医院做康复治疗,要搀扶老人上下车。”
“下午2点,育红中学站有一对夫妻去第二医院做透析,妻子乘坐轮椅,要记得打开车辆的无障碍出行踏板。”
“下午4点,线路经过的4所学校进入放学时间,到站后要从后视镜里确认是否安全,再指挥学生上下车。”
……
交通图上,刘值驾驶的公交车穿城而过,将城市地标串连成线,成为渭南市著名的18路公交“八一老兵示范线路”。